日前,由中国家谱编印基地(老家河南家谱馆)负责设计排版的《山西省临县秦氏族谱》印刷完毕、顺利交付。
下面是该谱的一组照片:
山西省临县秦氏族谱总序
经过秦氏宗亲几年的艰辛努力,《临县》终于要付梓问世了。这是临县秦氏的一件大事,也是一件盛事!我感到非常高兴,并表示由衷地祝贺!众宗亲邀我作序,我深感义不容辞!
中华秦氏,功业累累。赢秦赵原是同根,秦赢创建大秦帝国,统一文字、 统一度量衡,车同轨书同文,实乃不朽之功。临县秦氏,虽属分行细支,确也可圈可点。举县主、修城墙、建东林.纳异姓,文笔记载昭昭。阖族共聚,敬先祖、推户首、议分粮、树风范,碑石勒刻凿凿。始迁之祖,谨择吉地,取名“安业”,寓意“安居乐业”,可见其美好生活的愿景。种种遗痕,堪为秦氏后人建设昌盛家族的学习典范。
时逢盛世,百业俱兴。盛世修史,自古皆然。先哲顾炎武说:“夫子所以教人者,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,而孝悌,人伦之本也;慎终追远,孝悌之实也。”“有人伦,然后有风俗;有风俗,然后有政事;有政事,然后有国家。”斯言甚是!然续宗谱,明昭穆,继祖德,承遗风,先祖已叙述详备,故不赘言。
现在,我们迈进一个新的时代,必有新的时代风范。习近平总书记讲,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,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。”“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,对一个社会来说,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,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,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。”习总书记的论述,高瞻远瞩,高屋建瓴,深刻阐明了“天下之本在家”的内涵精髓,明确提出了重视家庭文明建设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、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人生方向。我们重修族谱,正是为了弘扬秦氏优良传统,建设秦氏和睦共进、奋发向上的家族精神,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绵薄之力。
家族长者,宏图大愿,将临县支衍秦氏合录谱。更有高见宗亲,提议将此谱与中华秦氏纳入一体。足见我族志士胸襟博大,视野开阔! 然而, 时历数百年,分衍多县数百村,丁口达数万,辑录不易,统缀不易,共约不易,难免差强人意。唯愿阖族家门求同存异,共襄盛事:也愿后继有人,承接诸君体察前人之不易,发扬前人精神,光大秦氏事业!
愿中华复兴伟业早日实现!
愿秦氏族人勇于担当助力中国梦!
是为序!
二十二世孙文峰
公元二〇二〇年十月廿八日
《山西省临县秦氏族谱》凡例
一、本谱以临县安业村为先祖根脉发祥地,为繁衍于县境村寨及邻近区域的秦氏族谱。
二、本谱世系上溯自元末始迁祖秦鼎,下限止于公元二〇二二年二月,凡历约七百余年,计收录二十九代、二百余村、数万人丁。
三、本谱资料来源及收集方式主要有:一是参考白文、安业、后大禹、冯家山、刘家庄刘家会、王家坡、秦家圪堎、吴堡等支系老谱,以认定先祖、理清支脉、奠基构架;二是依村设点、按族分类,选人定责,以初步造册收录,辨清上下辈分、长幼排序,并跟踪核定、动态补正;三是走村串寨、登门造访,以确认人谱意愿、尊称名讳、来龙去脉;四是遍访在世族老、风水大师,以提供线索、答疑解惑、打通节点、理顺脉络;五是考证墓碑石刻、契约文书等传世遗物,以实物印证、辨宗识祖、接续断层、增遗补漏;六是成立家谱调研考证小组,翻山越岭,遍寻踪迹,以归宗溯源、连枝理叶,上下贯通、左右识别,排疑解难、纠错纠偏,正本清源、合理推断。
四、修谱宗旨和目的
本谱以“敬祖续宗,追本溯源,奉先思孝,弘扬祖训,佑启后人,凝亲兴族”为宗旨、坚持“依靠族亲,广泛协商,史实相佐,科学考证,自愿奉献,能者多劳”的原则,力求“全面性,准确性,连续性,有序性”相统一,“保准争全,准字为先”,达到“知源流详世系,序昭穆明辈分,知疏亲解疑惑”之目的,充分反映秦氏大家族风采和支系特色。
五、本谱续修原则
1.本谱世系遵循“血缘认同,家族认同,观念认同,大众认同”的认同原则,对分布各地的安业秦氏支系进行甄别确认,以正血脉;对个别有争议或特殊情况的,遵从家族意见,并作为定论,记入谱中。
2.续修谱文资料遵循“以史为据,述而不论,信以传信,疑以传疑”的原则记载收录:一事多说的,一说为主,诸说并存;考证不清的,求同存疑,求同存异;不同观点的,不否不议,不斥不辩,百家争鸣,各持己见;涉及史观内容的,多为口述整理,百姓之言,无大是非,不作为编委观点。
3.文稿选录标准以记载、传承、考证、线索、收录、延续为要,弘扬祖德,传承家风,传播正能量,讲述真善美;广而告之,征集搜索,雅俗共赏,文白皆宜。
4.本谱遵循旧例,倡导“生不立传,人不求全”的原则,在不同历史阶段,为国家、社会集体、宗族等,或做出不朽贡献的,或有一定影响力的,或为德高望重、德才兼备、德艺双馨者。历代先贤达人,皆可流芳传颂,专文记述;在世能者,亦可以事及人,简而概之,激励优秀。所记人事,口口相传化作文,不议不评不断。
5.本谱续修时对旧谱的收录,坚持“存真传信,老谱实录;多谱相左,一谱为准”的原则,存疑不一的能究必考,是者从之,遗者补之,讹者更之,疑者存之,不知者缺之,概不妄加揣测。无据臆断。
6.本谱今人各支人众名字尊称,一般以学名录之,多名异字者,概以身份证为准人谱;古谱先辈,字号名讳,实名与谱名亦非一一对应,实名为父母取之,谱名多以字辈从之。如是,难免有异体字、生僻字、生造字无法辨识,在以繁化简过程中,依样画之,以此告知宗亲。
六、本谱入谱人员范围
1.本族先祖诸宗,循旧例依旧谱,以子传子,子子孙孙,记男不记女,
2.本族近三四代支丁,男女都是传后人,在世谱主子女配偶同录。
3.立嗣过继、收养义子,均以秦姓录入,根据族人意愿,可标注载明:过嗣族人,出品方不续后辈,入嗣者子孙接续,视为同出;过继后代,再无别论,皆为承传人,可谓有义子而无义孙也。
4.招婿入赘、出赘纳婿、随母改嫁、带子再婚等异族子孙,秦姓者直接录入;非秦姓者,姓前冠秦,以双姓形式录之,以证血脉流转。
5.续弦离异、配偶非一者,子女夫妻,如何择录,以谱主或族人意见为准。
6.夭折亡故子嗣,是否录入,以族人意见为准。
7.一嗣多门者,以孙代子传承者,甚少,亦应明确标注,理清辈分后录入,以免后人传讹误读。
8.实为本族秦氏后人,但因接续不清、认同不一,信仰各异,遵从宗亲意见,归宗认祖者录入,尚存疑虑或心归他属者,暂不录入。
9.对国家和家族的利益、荣誉造成损害的十恶不赦之人,族人表决一致后,不录,10.上述诸类当事者,不论缘由,本人拒绝入谱者,不录。
七、家谱世系编排体例及出版形式
1.本谱世系图序采用跨页通版、金字塔形排列,世系清晰,一目了然。纵向世代,两侧标清始祖为先,自上而下;子孙辈分,依次排列;横向同辈,以左为尊;先长后孟,先子后女;谱主左起,配偶随右。纵横连线,竖居横中,一世到底,代代分明。吴堡支系,横向箭头。跨页关联,前后衔接,左右示明。
2.本谱世系总排序,先按尊卑有别、长先幼后,不涉远近、不问流迁,一通到底、依次接续的原则,再以聚集为域、村落为界、宗族为片、家庭为点,串通连接。亦即,以鼎为始。鼎出四子,四门分支,先大后小;奉先为长,大门排前,后辈接续,排完为止;二门未传,止于茂先,乏嗣无后,承继不明;三门继先,紧随其后,依规循例,不失次序;四门孝先。甘心殿后,同为一脉,不计先后。秦氏昌盛,人丁兴旺,十之七八,源于大门。
3.本谱世系编排为了查阅方便、直观明了,选择大开本、大号字印刷,运用“一页十多世,统分相结合”的办法,最大限度地容纳世代。谱内族人,仅查两页,便知自身世代辈分先祖子孙、支系门派、血缘亲疏、区域居所等信息。具体而言,一至十四世祖,集中排列,不分支系村落;十四世祖之后,枝繁叶茂,方按谱规排列,版页书眉分门别类、一-标明。
4.凡与安业秦氏世系连接不清、存疑待考的个别秦氏家族,或自愿选择主流支脉接续,或列于谱后,按新世系零派支系单独排列,以供后人参考。
5.家谱出版计有三种版本,内容相近,功能格式不一。一为胶印精装版,遵从百姓阅读习惯。简体横排,一户一册,方便大众;二为线装珍藏版,依照古谱编排旧例,繁体竖排,少量印刷。嘉奖纪念;三为网络智能版,适应数字化时代,云端储存,即时搜索,查阅快捷。
八、本谱收录主要内容有三,除家谱世系外,为增强史实性和可读性,还有两大类大量文稿图片,以记载、传承、印证家族历史文化。文稿类计十大篇,前缀篇、序言篇、繁衍迁徙篇、文记篇、人物传记篇、考证纪实篇、图表名录篇、活动纪实篇、后记篇、家谱知识通用篇;图片类亦有十大篇,古谱契约类、古碑石刻类、塔庙楼宇类、艺术作品类、遗风古物类历史印记类、会议活动类、迁徙分布类、街景村貌类、图腾画像类、合同清单类等。图文相证,相得益彰。
九、修谱期限
为使秦氏家族历史传承永续、发扬光大,家谱宜定期修订,延续世系。一是各家各族,凡添丁进口,必补记入谱;二是各支各派,责成专人记载大事,收集资料;三是依门派支系轮流经领,举公正贤能者执笔,主编统稿方能心安无弊;四是勤补善修,宜“三十年一小修,六十年一大修”,举族宗亲,合力为之。
十、重要提示
因历史原因,家族文化断层,后世字辈失序,难辨长幼。如安业“绍”字辈为秦氏19代。大和“绍”字辈则为秦氏23代,相差甚远,举例明示。家谱载有字辈启示录,以供族人安字取名。尊礼从派。
十一、新谱告成,付印分发,宜妥善收藏,勿私与他人。支系旧谱,各归原主,珍贵文物、不得外传。谱系底稿,搜存证物,尚有线索,必加倍劳心,收于阁敬于祠,留与后人。新谱除族人所用外,还将赠送各级文史档案馆备存。剩余谱书,暂由安业村委会保管,后移至秦氏祠堂供存。
十二、因我大秦家族跨越几朝历经数百年,支衍分布广泛,遗存资料甚少,疑点缺漏较多、有限时间内,尚未一一解之,诸多不足差错,恳请族人见谅,不吝指正,核实无误者,下次续修必定更之。
临县秦氏族谱编撰委员会
二〇一九年五月
- 上一篇:荥阳市樊铺头村樊氏族谱
- 下一篇:邓州市魏氏支谱【魏小兵主编】